衢州地名故事 | 盈川
下滩一日抵三程,到得盈川也发更。
两岸渔樵稍灯火,满江风露更波声。
病身只合山间老,半世长怀客里情。
西畔大星如玉李,伴人不睡向天明。
这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夜宿盈川留下的名句,诗中所描写的是衢州古镇盈川古渡口的景色。

盈川是衢江区高家镇的一个村子,临衢江,与龙游县接壤。唐武则天如意元年(692年)设盈川县。
早前,盈川古埠西通衢州,东通金华、兰溪乃至杭州等地,是水上交通要道和江边防军停靠站。盈川古渡是行人通往对岸的主要渡口。古渡东侧有一个清澈且深不见底的盈川潭,潭边岩石高耸突出江面,好似天然跳水台。盈川这个地名的由来,还流传着一个“二龙抢珠”的动人传说。
相传,很久以前这个地方的深潭里有一个龙洞,龙洞中住着一条雌龙名叫胡琴,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。母亲逝世后,胡琴将其母葬在县西北的一个山丘上,山丘后来就被人们称为“龙丘岭”。胡琴在安葬好母亲后,便一头钻入地下开出一条小溪,通往渡口,方便人们往来,人们把这条小溪称为雌溪,如今叫“芝溪”。
一天,胡琴化为一少女来到溪南面的大岗湖边吐珠边玩耍,被另一条来自四川灌口、当时住在双桥太真洞的雄龙平和发现,他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,直达胡琴身边抢她的“龙珠”(人们把这条小溪称为雄溪,因雄与铜音近,后来被人们改称为“山溪”)。一个要抢,一个不让,两龙相遇,相战不止,互吐龙珠施展法力,打得天昏地暗,地动山摇,暴雨如注,一直从大岗打到芝溪,把小芝溪一下拓宽了两三倍,把好端端的村庄良田折腾成了一个港口,后称“闹龙港”。
下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让天宫都感受到了,众神议论纷纷,玉帝得知此事,问清缘由后,怕闹出大事,急忙派太白金星和二郎神前来镇压,两龙这才住手。战到最后才发现这场战斗导致两龙宝珠互换、失去效力。太白金星和二郎神将二劝住后,叮嘱他们以后在两条溪中和睦相处。
在一天天慢慢相处过程中,胡琴与平和日久生情,一起重新修炼宝珠,提高本领,为百姓布雨,缓解当地的早情。后来听说当地有一条经常作怪祸害百姓的乌蛟,两龙决定联手为民除害。
两龙又一次大展身手,不过这一次却是心心相映,齐心协力,它们施展了修炼后的本领,很快制服了这条乌蛟,并将它困于溪中。老百姓拍手称快,两龙立了。玉帝接到报告后大喜过望,欲赏赐两龙,两龙提出不要赏赐,希望玉帝为两龙赐婚,玉帝欣然应允,不仅给两龙赐婚,同时封两龙为四海龙王和龙后,统管天下之龙,让它们继续同心同德。
后来这个县城果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、繁荣昌盛的景象。江岸上房舍鱗次栉比,户籍上千;街中人来人往,熙熙嚷嚷;街道两旁均为古建筑房屋和商店,商贾云集;江中帆梢林立,船舟数百。夜间灯火通明,与江水交相辉映。这派欣荣景象可能是与龙王龙后庇佑有关吧。
从此,人们便将这段困住乌蛟的溪叫做刑溪,因刑与盈音近,溪与川意近,后人又改叫盈川。《旧唐书》也有这样的记载,盈川县“如意之年,分龙丘县置,县西有刑溪,陈时土人留异恶刑字,改名盈川,因以为名”,这就是传说中的盈川县名的来历。
参考文献:
《衢州地名故事》 王金富编著
《浙西民间故事集锦》 蓝墨、紫含整理
来源 |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